国家标准计划《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规范》由 TC537(全国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奇志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衡水益通管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建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 。
93 土木工程 |
93.060 隧道建筑 |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请参加<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2修订工作的通知》(建标标函[2015]36号)要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同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本次申请立项《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规范》将依托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侧重于管廊后期的运营、维护和服务,进行信息化的延伸和拓展,从平台的运行模式、支撑数据、平台功能与性能、运行环境以及运维等方面,规范及优化地下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营和服务。
本标准规定了进入运营期综合管廊的日常管理、设施维护、设备管理、管线管理和业务协同等运营服务规范;还规定了综合管廊运营服务的内容,以及相关运营服务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验收维护,提高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质量,满足综合管廊安全、高效运营的要求。
为保障管廊安全运行,以物联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三维实景技术为基础支撑,运营服务平台整合管廊基础信息、环境监测数据、辅助设备及入廊管线状态等,多尺度、全方位监测运行态势,及时处理异常,结合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有效支撑管廊安防运行体系的构筑。
该标准的编制和实施,能有效指导我国各地综合管廊运营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城市综合管廊运营中的巨大优势,全面提升管廊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修订的项目应注明拟修订的主要内容):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综合管廊运营服务及运营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验收及运营维护。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运营服务规范、运营平台技术规范两方面。其中: 1、运营服务规范部分主要从一般规定、运行监控、空间管理、设备管理、巡检管理、运营考核、运营成本、应急管理等方面做出规定。 2、运营平台技术规范部分主要从机房环境、软件环境、网络环境、信息安全、平台技术、集成、功能、性能、扩展性、接口等方面提出要求。 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考察、专家交流座谈等方式,对国内外相关的城市管廊运营服务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全面的调研,总结目前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已有标准在管廊运营服务中的不足,针对调研情况、收集资料和各方处理意见与建议的汇总,涉及管廊监控、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情况,对运营服务、平台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提炼,结合目前自动控制、物联传感、大数据、云计算和三维虚拟仿真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制定本标准,规范和指导各城市在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工作,解决管廊运营服务阶段遇到的问题。